<
    “你要地契干啥?”媳妇问。

    “快,咱把这宅子卖了,赶紧去祝宅门口的南桥巷,兴许还能抢个小瓦房!”

    “这么大的宅子卖了,去买小瓦房!?”

    “不不不,南桥巷的小瓦房兴许都抢不上了,再过一条街的杨柳巷应该还有机会。快点,不然来不及了!”

    杜兰芳还在阔绰地散财,给前来道贺的邻里乡亲们发红包时,却不知祝宅方圆五里之内的房子价格都已经翻了三四番。

    除了着急买房子的,还有那跃跃欲试想要上门提亲的。

    不过祝家一门双姝高中,都是女子,寻常男儿根本不敢攀附,一时之间江州城里不少年轻男子唉声叹气。

    家中有女儿的却仿佛看到了希望,纷纷上门想和祝朝定娃娃亲,吓得八岁的小祝朝落荒而逃。事件最终以几户人家为争夺“定亲权”,险些在祝宅门口大打出手作为收场。

    热闹整整持续到夜里,裴玥心中的喜悦也终于被劳累冲淡了几分。

    她与苏氏携手回了内院,终于能歇息片刻,小祝朝正在懂事地帮杜兰芳捏肩。

    裴玥与苏氏见到此情此景,对女儿的思念之情也顿时涌上心头。

    苏氏叹了口气,“都考完了,也不知何时才能回家来。”

    “苏姨,这你就别惦记啦,两位姐姐一时半会肯定回不来。”祝朝的小脸上满是笃定。

    “啧!”杜兰芳回头瞪了他一眼,嫌儿子不会说话。

    祝朝却像小大人似的,一板一眼地给她们数了起来。

    “两位姐姐登科高中,参加完传胪大典,还要去午门上表谢恩。五月初一,澜姐姐要带领新任进士们要去孔子庙行释褐礼,接着还要去彝伦堂拜见国子监祭酒和司业……事情可多啦!”

    “哟,你懂得还挺多。”杜兰芳斜睨了儿子一眼,嘴上调侃,眼底却带着欢喜。

    “那是。”祝朝自豪地扬了扬脑袋,“我与两位姐姐同为读书人,自然也要早早了解了这些规矩,提前熟悉一下流程。”

    苏氏想了想,她对朝廷和科举的事情实在不懂,向祝朝提问道:“那你两位姐姐如今高中,可是要留在京城做官么?”

    小祝朝清清嗓子,一本正经地答道:“按我朝惯例,殿试前三甲当入翰林院。澜姐姐身为状元,定然是翰林院修撰,青岩姐姐是探花郎,起码也是个翰林院编修。”

    “这有何区别?”苏氏又问。

    祝朝挠了挠自己的后脑勺,有些答不上来。他才八岁,这道题多少有些超纲了。

    这时祝弘明正好走了进来,小祝朝想也没想,转头把问题甩给了自己亲爹。

    祝弘明听罢,笑了笑道:“都是翰林院负责修编国史、起草诰敕、经筵侍讲一类的,只是编修比修撰的职位略低一些罢了。”

    杜兰芳抓了一把瓜子,听完祝弘明的话似乎有些不满,“啥呀,听着不就跟县令大人手下那文吏差不多么?好歹也得给个什么知县知府之类的当当呀,结果啥也不是,这朝廷可真够抠搜……”

    祝弘明无语凝噎片刻,想说一句“你懂个屁”,但碍于裴玥与苏氏在场,又忍住了,哼声道:

    “还啥也不是,我看你才啥也不是!人家翰林院修撰,那是皇帝身边的人,天天跟皇帝皇子一块讨论学问,当文吏那也是离天子最近的文吏,宰相门前七品官你懂不懂?”

    杜兰芳撇了撇嘴,“那照你这意思,她俩就一辈子在那什么翰林院里头给皇帝写东西呗?”

    “写东西?你是不知道写东西的厉害!”祝弘明冷笑一声,表情夸张几分,“你可知咱们大梁的左相大人,当年也是翰林院修撰出身?”

    第248章 京郊长亭,送梁舟

    恩荣宴的喧嚣之后,一切都如祝朝所言,祝澜等新科进士在拜见国子监祭酒后,终于走完了繁琐的礼仪流程。

    肖婉与乔悠悠先前因为算学社的事情,本就在户部挂了名,如今顺利登科,二人自然被户部点名要了过去,一同在度支司担任员外郎。

    而周达从前通过火药制作出的烟花,早已在几年前风靡整个大梁。燕玉泽至今仍心心念念着他们初次见面时周达提到的“大炮仗”,因此,殿试成绩一出,周达便被燕玉泽直接推荐至工部军器司,继续他的研究与开发之路。

    五月,京城的柳絮如同纷飞的雪花,但奇怪的是,京郊的柳树却光秃秃的,了无生机。

    京郊的长亭之中,众人聚首为梁舟送行。

    甫一到来,就被一群小贩围了上来,他们纷纷拉开怀里的麻布口袋,向众人展示着里面的柳枝。

    “洗净的柳枝,十文钱一枝,你们要么?我看你们人挺多的,算你们八文钱一枝吧!”

    “我比他还便宜,七文钱一枝,怎样?”

    乔悠悠心中啧啧,这也能形成产业?

    这些小贩一副他们不买就不打算离开的样子,乔悠悠只好准备掏钱,反正也不贵。

    就在这时,几名小贩不知看到了什么,脸色骤变,也不要乔悠悠的钱了,捂紧自己的袋子转身撒腿就跑,留下乔悠悠在原地发愣。

    众人疑惑地回头,常云霄那瘦高的身影出现在视线中,阳光下,他的面容清瘦,白得仿佛很少被太阳晒到一般。

    他穿着大理寺的官袍,难怪那些小贩要跑路。

    常云霄走入众人之中,一如既往地沉默,只是对梁舟微微点了点头,算是打过招呼。

    此时除了秦雨薇、许诗明和远在边疆的顾朝阳,其余人都在场了。

    “听说前两日有吏部的官员私下找过你了,真的不考虑留在京城么?”祝澜向背着行囊的梁舟问道。

    乔悠悠在一旁不断点头,“是呀,在京城就算混个九品芝麻官,也比外边的七品县令强呀。”

    “嗐。”梁舟吊儿郎当地一笑。

    “吏部的人来找我,那是看在我国舅老爹的面子上,毕竟我表姑是贵妃,表兄是三皇子,让我一个三甲同进士出身的人留在京城倒也不是什么难事。

    只不过老爹说得对,我们家现在就是那升天的鸡犬,留在京城,就算我不掺和那些事,旁人也会默认我是三皇子的人,到时还要处处提防被人当枪使,多没劲啊。”

    梁舟迎着阳光伸了个懒腰,“正好云州知县出缺,听说云州的羊肉不错,正好去尝尝。

    对了,小丁不是也在云州么?还有朝阳,北疆大营离云州城又不远,说不定还能一块出来喝酒。山高皇帝远的,多自在!”

    周达拍拍他的肩膀,“行吧,兄弟你想得开就好。不过真的不等诗明和秦雨薇回来,见一面再走么?今日东宫设宴,算算时间就快结束了。”

    “算了,”梁舟摇头道,“他俩现在是东宫的人,这个时候来见我,说不定会惹上麻烦,还是不见为妙——我离开的事情,就拜托你们替我转达啦!”

    梁舟说着,忽然凑到赵思成身边,揶揄道:“希望下次见面,能喝上你和媳妇的喜酒哦!”

    肖婉脸颊微红,身边的赵思成笑得露出一口大白牙,“一定一定!”

    祝澜也笑了,伸出手掌与梁舟击掌道别,“此去云州,祝你一路顺风。”

    梁舟咧嘴笑着,依次与众人击掌道别,硬是将临别伤感的气氛变出了几分喜庆。

    常云霄望着最后来到自己面前,一脸灿烂举着手的梁舟,却没有伸出手。一方面是出于职业习惯,另一方面——

    “刚忙完,时间紧,还没洗手。”

    即便戴了手套,工作结束也是必须要用醋好好清洗的。

    梁舟感动得热泪盈眶,“老常,你对我是真爱了。”

    常云霄:……

    众人又围着梁舟叮咛几句,终于到了真正要分开的时刻。

    梁舟转身向不远处的马车走去,背对着众人挥了挥手,步履轻盈,“不用送啦,本知县先行一步,祝各位前途似锦!”

    春和景明,马车在一片飘扬的柳絮中“咯吱咯吱”地向南驶去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梁舟走后,众人各自开始准备正式步入仕途的各项事宜。

    祝澜正式进入翰林院担任修撰,但此时此刻,她还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——那便是在京城的落脚之处。

    等待朝廷分配房子是不可能的,身为京城官员,除去每年能够领取的八十多两俸禄,朝廷还贴心地拨给了一部分住房补贴,只不过……

    这一年的补贴,还不到三两银子。

    “这朝廷……是认真的吗?”乔悠悠拿到那预支的俸禄碟文后,嘴角抽搐。

    要知道这里可是京城,莫说达官贵人云集的城东与城西,便是普通百姓的生活区域,想要买一套小院子,没个七八百两也甭想。

    不吃不喝十年,堪堪攒够。

    祝澜看着那碟文上的数字也有些尴尬,却不是因为俸禄少,自己这群人现在还真不缺钱,不说乔悠悠家里是胡商,自己祝家单靠御香阁分红这一进项,就已经吃喝不愁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