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
998xnxn小说网 > 都市小说 > 被送给敌国主将之后 > 被送给敌国主将之后 第52节
    “好,您在这儿等等,奴婢回去拿件白底绣红梅的披风。”

    今日珍娘大喜,云意特意穿了一套茜色绣折枝白梅的窄袖襦裙,配那件白底绣红梅的披风,刚刚好。

    两人相携出门,后头便有护卫悄悄地跟着。云意也不介意,信步往山上走去。四周野草漫漫,间或有红叶点缀。大雁在洗净的秋空中变换队形,结伴往南飞。

    “姑娘,那边有块干净的大石头,您要不要歇一歇?”

    云意喘了口气:“不,我觉得我还可以走,快到山顶了罢。”

    “是快到了,穿过这片小树林就是了。”

    云意斜眼看丛绿:“你来过,和谁呢?”

    丛绿面色一红,跺脚:“姑娘!”

    云意抿嘴笑:“行了行了,我把话吞回去。水呢,我要喝水。”

    “在这呢。”丛绿把水囊递给云意,云意喝了几口水,继续往上走。

    树林不大却浓密,走了小半个时辰,面前豁然开朗,别有风光。

    时值黄昏,漫天的晚霞如同巧手织就的的锦缎,又如凤凰翱翔之后留下的彩羽,分外绚丽。云意一身茜色衣裙,立于漫天霞光之下,恍若九天下凡的仙女,即将乘风归去。

    “好美啊!”丛绿惊叹出声。

    云意手向上一挽,留住一缕霞光,她低低笑了:“丛绿,我以前从未想过,可以赢骑射,登高山,但是啊,我却都做到了。”

    丛绿的眼睛有些湿润:“姑娘,您这一路走来太不容易了,幸好因祸得福,把身子养好了,丛绿为你高兴。”

    云意忽地想到什么,看向丛绿:“方才经过了小树林,你却没有发病?”

    丛绿一怔,这段时日她放纵自己与澹台怀瑾胡天胡地,类似小树林的隐秘地方,不知钻过几次了。她并未想到,自己的顽疾,居然不药而愈了。

    “姑娘,我——”

    “心病还需心药医。”云意弯起眉眼:“丛绿,我们都好了。”

    风吹云动,云霞翻滚,云意和丛绿并肩站在翻滚的云霞之下,只觉得筋骨舒展,神情目明。

    “还有十八天。”云意低声道,与丛绿相视一笑。

    树叶簌簌而动,鸟儿归巢,天地一片静谧。

    日子如翻书,终究还是到了十月初八那一天。浮莲居护卫知道云意今日要去北盛城内试嫁衣,早早地安排了马车等候在外。云意与丛绿拎着个小包袱,便上了车。

    为云意做嫁衣的,是北盛最负盛名的绣坊,名唤织女坊。坊主梁夫人知晓云意要来,亲自在门外等候,扶着云意下马车:“云姑娘肯赏脸,鄙坊蓬荜生辉啊。您的嫁衣在二楼雅间,小心台阶。”

    云意微笑:“有劳夫人了。”

    “哪里哪里,能为未来的郡王妃做嫁衣,是我们织女坊天大的福气。”

    一行人说着上了二楼,一打开门,仿佛有光华乍泄,教人睁不开眼。云意缓了缓,才往里看。只见架子上的大红嫁衣层层叠叠,仿佛层层绽开的红莲。上头有蓝紫色的雪山,星星点点的雪菊,层层的海浪,白玉兰般的贝壳,然而最绚烂的,还是长长裙摆上盛开的一整株桃花。

    梁夫人笑着解释:“这嫁衣上的花样,都是郡王亲自画的。特别是这株桃花,改了好几次画稿呢。郡王说虞人素喜桃花,想必郡王妃也是喜欢的。有这一株桃花,就当是娘家人给郡王妃送嫁了。”

    云意心头一酸,眸中弥漫水雾。澹台桢这是,把路途上的美景都画进嫁衣里了。她垂下眸子,掩去泪意:“嗯,郡王有心了。”

    “可不是,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郡王可疼您了。来人,把嫁衣取下来,给云姑娘试穿。”

    站在地上的绣娘们立刻动起来,有条不紊地伺候云意。嫁衣共有六层,取六六大顺之意。六层嫁衣穿上去,云意的腰依旧盈盈不堪一握,梁夫人啧啧称叹:“云姑娘这腰,真应了书上说的‘东风捏就腰儿细。系滴粉裙儿不起。’”

    为云意整理袖口的粉衣绣娘一抬眸,满目惊艳。后头整理裙摆的绣娘见状笑道:“这还没上妆呢,若是上妆了岂不是把我们的眼珠子都看掉了。”

    梁夫人佯嗔:“你们可管好自己的眼珠子啊,真掉了我不管药钱。”

    诸位绣娘不依:“夫人好没良心,我们日日夜夜为绣坊出力,您不能这般对我们呢。”

    雅间内一片欢声笑语。丛绿低垂着头,沉在自己妈的思绪之中。梁夫人比了比腰围的尺寸,对粉衣绣娘道:“还得再往里收一寸,双肩也得缩一缩。还有袖口的左右,再绣两朵雪菊。”

    粉衣绣娘一一记下。一时试穿完了嫁衣,云意对梁夫人道:“今日起得早,我有些困倦,想睡一会儿,丛绿陪着我,你们退下罢。”

    梁夫人连忙应了,她们这雅间,就是专供贵人休息的,床榻齐全,被褥都是上好的。

    “云姑娘尽管休息,奴婢们都在外头,您需要的话唤一声就行。”

    云意点点头,众人行礼退下。待门合上,木桩子一般的丛绿,忽然动了。

    另一边,澹台桢看了看天色,抿出一丝笑纹。这个时辰,小意应该试穿完嫁衣了,他亦可以去会佳人。搁下手中的公文,正要起身换一身新衣,目光忽地扫到书柜上的长匣。

    他在公主府一住多日,直到周承嘉完全康复才回到郡王府。从珞州远道而来的长匣,一直静静地待在那里,并未打开。

    澹台桢心念一动,打开长匣,取出了画卷。

    画上的少女明媚动人,身着石榴红的胡服,在马上挥舞长鞭,笑得活泼张扬。澹台桢原本温和的面容,却瞬间凝聚起冷霜。

    美则美矣,但这并不是云意。

    虞国伏低做小,送来的画像绝不会出错,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。

    澹台桢一卷画像,大踏步出门:“来人,备马!”

    第69章 第六十九章 欧阳绣庄

    清月巷,欧阳绣庄。

    因着地段算上不好,所以四周有些寂静。几只麻雀从树上落到地上觅食,随后被匆匆而来的脚步惊走。

    云意与丛绿一身素衣,巾帕遮面,头发用布包了,仿佛两位普通的农女。她们喘了喘气,敲响欧阳绣庄的大门。

    仿佛只过了几息,又仿佛过去了大半日,期间丛绿一直紧紧地攥着云意的袖口,心跳如雷。

    门终于开了,探出头来一位神情木然的丫头,大约十六七岁:“你们找谁,贵姓?”

    云意轻声回答:“姓云,找欧阳绣娘。”

    丫头眼中闪过一丝涟漪,迅速让开:“你们进来罢。”

    云意与丛绿刚进来,丫头立刻合上大门:“我直接领你们去绣房,地道就在那里。”

    整间绣坊不大,三进的院子,奇怪的是,云意与丛绿一路走进来,并未碰到半个人影。

    丫头将两人引入一间绣坊,只见四面通透,十分宽敞,墙上摆着大幅的绣品,地下满满的绣棚,绣棚上排着林林总总的丝线,有些未完成的绣品上还插着针。由此可见,绣房平日里是忙碌的。

    “这里。”丫头在一副黄金满地的绣品下站定,探到后头一扭。墙壁霎时凹陷进去,露出一人可通过的入口。

    “今日欧阳坊主让绣娘们都外出了,就为了等两位姑娘来。这是地道的地图,您收好。下头还有一些照明的灯火和食物,两位姑娘珍重。”

    云意与丛绿皆道谢,走进入口之际,云意还是轻轻说了一句:“欧阳坊主,珍重。”

    丫头古板的目光有神采一闪而过:“你怎知我就是欧阳坊主?”

    云意笑了笑:“如此重要的事情,坊主怎么会假手于人?此外,坊主的指尖有薄茧,想必是多年磨炼绣工所致。坊主面色僵硬眼睛却漂亮,您戴了假面罢?”

    欧阳清怡眼中带笑:“匆匆一面,云姑娘教我印象深刻。但愿今后有缘再见,到那时,清怡必与云姑娘畅饮几杯。”

    “好,有缘再见。”云意再不耽搁,福身之后快步进入地道。身后,小门迅速合上。

    丛绿打起火折子,小心翼翼地在前头引路:“姑娘,这有一个布包。”

    两人打开一看,是两套寻常衣裙,一盏玲珑琉璃灯,两个装着碎银子的荷包,还有通关的路引。

    云意细细看了,道:“琉璃灯拿着,一出去就收起来,省得引人注目。记住,以后我们是回乡的绣娘,你叫顾铃,我叫元惜,我们都是珞州人士,以姐妹相称。”

    “好,姑娘,不,元妹妹。”丛绿挤了挤眼睛,收起路引。

    两人片刻不停地往前走,大约走了一个多时辰,方走到尽头。地道的出口是一家废弃的酒窖,腐臭的味道直熏人眼。

    酒窖的门口,停着一辆蓝布马车,马儿丝毫不知目前的处境,悠闲地吃着草。

    “太好了,有马车代步。”丛绿欢欣,步行实在太慢了。

    云意暗自点头,欧阳坊主安排得实在妥帖。

    “元妹妹,快上来罢,马车我检查过了,没问题。”丛绿将云意拉上马车。两人在马车中换上欧阳清怡给的衣裳,拿胭脂涂黄脸,驾车出城。

    守城的士兵检查路引的时候,云意与丛绿呼吸都重了,所幸,一切顺利。

    马儿撒开腿跑上官道,丛绿露出笑容:“元妹妹,我们终于离开北盛了。”

    云意转头看着越来越远的城门,慢慢放下了车帘。

    前面,是广阔的天地。

    她们不知道的是,马车还未消失在路途尽头,一道急令传到城门:“快!快!郡王急令,关门搜查!”

    梁夫人哆哆嗦嗦地跪在地上,几度欲要晕阙。她打死也没想到,一个活生生的美人就这样从她的眼皮底下消失了。这位美人,偏偏还有个要命的身份——瀚海郡王即将过门的郡王妃。

    此刻,瀚海郡王澹台桢端坐在雅间内,四周阴恻恻的,冷得能凝水成冰。旁边,一席秀丽的大红嫁衣静静地架在衣架上,风从大开的窗户吹进来,掀起层层的裙摆,如涟漪铺开。

    原本应该在这里等着与他相会的佳人,杳无踪影。

    “郡王!”黎川匆匆而来:“城门处搜了一遍,没有见到云姑娘和丛绿的踪影,您看——”

    “继续搜城。”澹台桢霍然站起:“我倒要看看,她能逃到哪儿去!”

    “是。”

    梁夫人已经抖得受不住了:“郡王饶命,郡王饶命!”

    “滚下去!”

    梁夫人连滚带爬地走了,澹台桢拿起桌上还未喝完的半盏茶,杯沿还残留着淡淡的唇印。他走到窗边,一条绳索垂下,墙壁上几枚脚印,清晰可见。

    “云意啊,云意,你总是这般,出乎我的意料。”

    手指一捻,茶盏应声而碎。他冷哼一声,离开了织女坊。

    一个时辰之后,欧阳绣庄的大门被破开,澹台桢沉着脸步入其中。里面空无一人,明显已经散尽。

    “给我搜!”

    “是!郡王。”士兵们有条不紊地开始搜查。澹台桢信步走入内院,目光如鹰。作为绣庄,东西最多最杂,最容易隐藏的,就是绣娘们平日做活的绣房了。

    “绣房在何处?”

    “郡王,这间就是。”一个士兵探出头来。

    澹台桢脚步一转,向绣房走去,墙壁上挂满了绣品,绣棚整整齐齐地摆着,仿佛这里的人只是出去转转,很快就会回来继续做活。

    满地黄金,冬雪梅林,甚至还有清明上河图,这一屋子的绣品加起来,价值不菲,而坊主说弃就弃了。这表明,绣品是障目的叶子。

    “绣品后头,周围,仔细搜索。”